有時讀書。回歸荒野

有時讀書。回歸荒野

2015年12月8日,72歲的湯普金斯在智利南部巴塔哥尼亞高地泛舟時翻船過世。他生前創辦了North Face和Esprit兩家知名公司。


49歲那年,身價已經好幾億美元的湯普金斯,賣掉他在公司的所有股份,投入數億美元買下智利巴塔哥尼亞荒原的大片土地。他以多年經營企業的經驗,打造出全世界最美麗的野生動植物復育公園,再捐給智利與阿根廷政府。


湯普金斯也連線出一條涵蓋17座國家公園的「公園路線」,讓廣達2,500萬英畝的土地受到保育。以25年的時間與智慧與耐力,克服重重挑戰為地球保育做出歷史性的貢獻。


最近,湯普金斯的傳記《狂野人生》在台灣出版,讀完後,我腦海同時浮現幾個記憶,想起曾在幾位企業家朋友都不約而同的把自己攀登喜馬拉雅山的照片掛在辦公室,也想起梭羅的《湖濱散記》。


梭羅為了抗議商業社會的發展,1845年移居到美國瓦爾登湖畔的森林裡住了兩年,過著遠離文明簡單的隱居生活。而湯普金斯和全球許多企業家,也都在功成名就之後回歸原野,這些人不管背後的動機是什麼,都以行動來展現對自然的崇拜。


人類來自荒野,回歸荒野看來也是在DNA裡早就被埋下的伏筆,這些故事也不斷被寫成一本又一本的書。從19世紀的《湖濱散記》到今天,這些書一直傳誦著同樣的渴望:


《貝加爾湖隱居札記》:「我行前隨身帶了書、雪茄和伏特加酒。其餘的東西如空間、寧靜和孤獨,那裡都已經有了。」2010年,法國記者席爾凡戴松在西伯利亞貝加爾湖畔住了六個月,並把這些記憶寫成書。


那半年裡,他住在離人類文明至少120公里外的湖邊小木屋,沒有鄰居,唯一的訪客是熊。冬天氣溫是攝氏零下30度,夏天,湖面的都是滿滿的霧氣,他在這裡見識了冬天和春天、幸福、絕望和平靜。


「也許所謂自由即在於擁有時間」、「也許所謂富有即在於坐擁獨處、空間和安靜。」作者說,科技文明愈發達,這些看來簡單的幸福更是未來世代人們所欠缺的。


《雲遊者》:作者朵卡萩是波蘭知名女作家,也是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這是一本以旅行為主題的短篇小說集,她運用自傳、人物側寫、虛構故事、歷史事件、書信、語錄等不同寫作形式,展現旅行不同面向,本書也在2018年獲得布克獎,同時得到全球文學界最重要的兩大獎項。


這是一本關於旅行與人體的短篇小說集,在旅行中的獨白與反思交織進行,並穿插人體解剖、製成標本的故事,來探討人類的生死、行動與遷移。書中的116則故事,篇幅長短不一,情節也非線性進行,並運用第一人稱自述、人物側寫、虛構故事、歷史事件、書信、語錄等不同寫作形式,展現人在追尋自我的放逐過程中的不同思維面向。


《心向群山》:300年前,如果有人冒著生命危險去攀登高山,往往會被認為是精神出了問題,但是今天,高山顯然對於人類有致命的吸引力,讓無數人甘願冒險登山,甚至死在山裡!


這一切是如何在這300年裡形成的?危機四伏的高山為什麼會成為崇高而神性的象徵?作者說,人類所攀登的不只是實質的山,更是心裡的那座山。該探究的不只是山,更是人類心靈300年來的內在風景。人類的感知在面對高山時一層層積累而變得豐厚,我們也因此更加認識人類與自己。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