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讀書。解讀元宇宙

有時讀書。解讀元宇宙

愈來愈多的演講和節目邀我談元宇宙,我幾乎都用同樣的一個問題來開場。


「有沒有可能,我們對元宇宙的認識都是錯的?」我說,只要上網Google幾分鐘就能發現,地球上各家科技巨頭所描繪的元宇宙都不一樣。


臉書的元宇宙,是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元宇宙世界。根據去年10月底祖克伯公布的資料,臉書的元宇宙是建構「HORIZON」平台,在這平台上搭建各種功能的虛擬空間,像工作和會議用的Horizon Workrooms、居家生活的Horizon Home和娛樂的Horizon World,並且發下豪語,計畫在十年內帶十億人進入元宇宙。


微軟的元宇宙,是在自己的Azure雲端系統上搭建Mesh平台,使用Microsoft HoloLens這樣「混合實境」(MR)眼鏡來讓身處不同空間的人一起工作或娛樂。而蘋果的元宇宙,則是用具有AR和VR的蘋果眼鏡來取代電腦和手機。


除了這三大巨頭,全世界各大科技公司所談的元宇宙也多多少少有些不一樣。


我們幾乎可以確定,目前這些公司所談的元宇宙,都不會是未來的元宇宙。就像1990年代網際網路產業在矽谷剛萌芽時,那時候的產品早就不存在世界上了,而今天的許多網路霸權,當時也還沒出現。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元宇宙,我通常會用以下三本書來對話:


一、《2025元宇宙》:這本書有幾個前題假設:「元宇宙並非由單一技術或公司產品所組成」、「加密貨幣及NFT將是未來元宇宙資產的基礎」、「疫情和科技發展讓人類已進入『前元宇宙』時代」。作者曾任韓國現代汽車和美國奇異公司,書裡也列舉許多目前元宇宙的運用。現在是2022年,這些先期進入市場的產品也顯然已具備先行者優勢,對元宇宙未來風景也有了初步的描繪。


二、《NFT狂潮》:2021年,NFT數位藝術品的市場規模是400億美元,而傳統藝術品市場規模是500億,NFT已經註定是元宇宙的主流貨幣和通證,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的產物。在實體世界裡,一張上億的畫作需要經紀市場才能轉成金錢,但在元宇宙的世界裡,NFT藝術品可馬上轉成現金,且運送和保存都可以在手機裡處理。


過去,藝術家把作品賣掉之後就分不到之後的任何利潤,而NFT裡所內建的「智能合約」可以把每一次轉手的利潤分成給原作者。


三、《創新大未來》:表面上看來,這本書和元宇宙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但是所提的一些原則卻是面對未來和創新時永不過時的基本心態。本書一開頭就質問:每每在充滿大量機會的時代,為什麼大多數的人都錯過了?作者認為,每當商業市場的遊戲規則改變,人類往往擔憂現實的困境而重複過去的決策和行為。這些質問也正映照出目前人們面對元宇宙浪潮的困境,所以書裡也以Google、NASA、迪士尼、星巴克和IBM如何將自己推出舒適圈,勇於接受新想法的故事來進行分享和提點。


每一次談元宇宙,我會以同樣的總結來收尾。從目前市場的各種發展情勢來看,不管未來的元宇宙是臉書的「臉宇宙」,還是蘋果的「蘋宇宙」,或是微軟的「微宇宙」,都註定要具備「相容和擴充」、「去中心化」和「虛實整合」三個特質,從網路世界現有的基礎出發,更進一步滿足人類對體驗和自由與隱私的種種渴望。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